English

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1998-06-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陈继玲 特约通讯员袁永明 我有话说

前不久,美国政府宣布把截获的通过非法途径进入美国的47件文物珍品归还中国。这是美国政府在克林顿访华之前的一点友好表示,在国人心中也引起了相当的震动。然而,在这一令人兴奋的事件的背后,令人倍感沉痛的是我国文物仍在以惊人的数量流失,收回的仅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谈起我国文物的流失,我们不得不回顾100多年前那充满屈辱和令人窒息的年代。

1840年,英人用大炮敲开了中国的门户,随后的列强蜂拥而至,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黑暗期,中国的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一个大量外流的灾难期……

1935年11月28日,在英国的伦敦曾举办了一次“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除了主办国英国和中国外,还有16个国家的博物馆、学校、社会团体甚至私人参加了这次会展,这次展品共计3400件(其中中国有1023件)。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自然是令国人自豪的。然而,参加这次展览会的傅振伦先生的一份详细的国外展品名录却戳到了国人的痛处。这份清单明明白白地记录着:初唐浮雕杰作“昭陵六骏”中的两幅“飒露紫”和“拳毛?”流失在美国费城博物馆,鼎鼎有名的唐三彩罗汉坐像,两尊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费城大学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多伦多安大略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以及日本人松版氏则各藏一尊,另有一尊残破,残片分藏于两个博物馆,而见于《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中的“安昌东车工”(实为镦)则被瑞典王子私人收藏,此外还有美国人华尔纳在敦煌千佛洞以卑劣手段获得的壁画,匈牙利人斯坦因及俄国人柯兹罗夫在楼兰故址盗取的汉代丝织品,而其余的书画、青铜器、陶器、玉器也是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不乏罕见的精品。但更令人惊心的是,这次所展出的并非是最好的,不少国家还藏有更珍贵的中国艺术品轻易不肯展示。如此之多的珍贵文物是如何流失的,我们不得不重新回顾那一页沉闷的历史:

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拥有令世界上所有民族惊叹的文明,但那一时期的政府却又是最腐败无能的。1840年,英人用大炮敲开了中国的门户,随后西方列强次第来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寻宝。1856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也毁了文源阁的《四库全书》,劫掠走了残余的部分永乐大典和园中的珍宝。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掠走了清宫廷中珍藏的书画等珍贵的艺术品。这是两次大规模的强盗行径的抢劫。同时,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掠去的中国艺术品也是不计其数。

据统计,1856-1932年间,俄、英、德、瑞典、法、日、英诸国曾考察我国西北地区66次,每次考察结束,此国的中国文物就会增添一笔。历次考察中,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的收获最丰。据说斯坦因买敦煌经书是依卷子大小而定;而伯希和精通中文,所掠5000余本经书和绢本、纸本画都为藏经洞中的上上品。而考察中行径最为恶劣者当属华尔纳,此人以特种油布捺在敦煌千佛洞的壁画上,把带不走的壁画印在布上带回美国,华尔纳的行为受到了国人的强烈谴责。历年的掠夺,再加上国内某些奸商或无知国民的盗卖,国外的中国文物日见丰盈。伯希和从敦煌和库车劫得的文物分别归属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斯坦因从敦煌和楼兰故址获取的文物则藏于大英博物馆,而瑞典国内的中国文物大多为斯文赫定6次游历我国西北边陲所得。另外,美国人安德思、华尔纳,日本人大谷光瑞、俄国人柯兹罗夫和欧尔定布、芬兰人曼纳海姆等等都从我国西北地区掠去不少文物。其中,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多,约有三百余件,而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顾恺之《女史箴图》的最早摹本就在此处,而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吉美博物馆中收藏的瓷器则最佳,馆里的瓷器包括中国最早的原始瓷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窑的名制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

外国人以收藏中国文物为豪,纷纷来到中国寻宝。而从中国人自己手上流走的瑰宝也是不计其数。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芦芹斋斋主岳彬,经他手不知盗卖了多少珍品,龙门宾阳洞的初唐石刻“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易县的8尊唐三彩罗汉都被他敲碎拆卸,卖到国外。到解放前为止,中国究竟流失了多少件文物,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然而,那些利欲熏心之徒已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1949年解放后,我国一度告别文物大量外流的历史。然而,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文物走私又沉渣泛起,一部文物大量流失的“灾难史”又开始重新上演……

建国初期,国家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保护文物的法规法令,基本结束了我国文物大量流失的历史,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但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文物大量流失。

“要致富,先挖墓,一夜能成万元户”,这是流行于八九十年代的一句顺口溜,从中可见盗墓风气的猖獗。曾有人统计,1982年起,江西余干县有800多座古墓遭盗掘;1987年1-6月仅半年时间,青海就有1700多村民盗掘古墓2000座,抢走文物一万多件;1990年四川省有23952座古墓被盗,而湖南某个县在两三年时间内被盗古墓的面积近全县2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我国文化积淀最为丰厚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一度竟成为海内外文物走私者买卖文物的金三角!

在山西省侯马市曲沃县所属地区有一个叫做曲村的小村庄。九十年代以前,这座小村庄一直默默无闻。谁也没有想到,17位晋侯及其夫人已在这个小村庄的地层下沉睡了2000多年。如今,17座晋侯及其夫人墓的发现,证实了两千年前这里曾是晋国最早的都城。然而,当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揭开这些墓葬时,却发现已经有7座晋侯墓被盗,残余物凌乱地散在墓底。在考古学家痛惜这些失落的珍宝时,这座不起眼的小村庄却迅速地“著名”起来,不少文物走私者闻风而至,以高价收购这些被盗的珍贵文物,而这座村庄也因而迅速致富,被人称为“小香港”。曲村盗墓最疯狂的时候是在1991、1992年,重要的墓葬十之七八被盗,甚至当考古队在一地发掘时,距此地不远处就传来又一座贵族墓被盗的消息。一位在曲村工作过十多年的考古学者痛心地讲道:近年盗自天马-曲村的器物,有的铜器能与发掘所得的碎铜片合对,有的铭文能与发掘所获的铜器铭文连读,因而能肯定它们出自何墓(近几年,曲村盗墓活动已基本得到遏制,但其邻村盗墓活动依旧十分猖獗)。这些本有极重要研究价值的器物,却被分置于两地,能和原残余存物对上已属幸事,大多数文物是无法判定它的出土地点了,其损失对于文物研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河南西峡恐龙蛋的发现曾轰动了世界。当我们真正开始重视这曾在七、八千万年前统治过地球的庞然大物的化石时,已有无数枚恐龙蛋流到了境外,究竟有多少枚,谁都无法做一个精确的统计。有人认为有数千枚,有人说有上万枚。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河南西峡流出去的恐龙蛋至少已遍布世界上十几个国家。据自然博物馆副馆长李建军先生回忆,他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偏僻乡镇的博物馆参观时,就遇到三次向这家博物馆推销恐龙蛋的中国人,而他在欧洲参观过的17个博物馆中,竟有16家藏有中国的恐龙蛋。最令人痛惜的是,一枚最珍贵的迄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含恐龙胚胎的恐龙蛋已被英国剑桥大学的Sadgwick博物馆以7000美元的高价购走,同时购去的还有一枚含目前世界上仅有的龟胚胎的化石,及一件国内少见的一窝4枚的橄榄形恐龙蛋。

偷盗再转卖是我国文物大量流失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此外,由于我国博物馆管理及设备的落后也使得博物馆藏品屡屡被盗,见于报端的博物馆被盗案也是频频发生。这些被盗的文物,大多数都通过非法途径被送往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国家,而且,流失的往往都是最珍贵的。

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1994年间,共查获走私文物4.6万件;1994年1-7月仅香港海关就查获价值550万美元的走私文物;1997年海关旅检时又查获走私文物600多起,缉获文物11200余件;同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的案件,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国家禁止出境的文物即达4000多件。最近,又有消息证实数月前在三峡地区被盗掘的汉代稀世珍品青铜枝灯已在纽约国际亚洲艺术节上以250万美元的价格被拍卖。

为了救回国宝,国家曾费巨资从境外购回我们的艺术品。从建国伊始,周恩来总理即批准以重金从香港购回著名的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王旬《伯远帖》。此后,一些著名的博物馆也开始搜集流散的珍品。解放后40年来,故宫就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文物2.4万件。近几年,上海博物馆又从境外抢救回铜器、瓷器、金银器、石刻等珍品100多件,其中包括我国已知年代最早的长篇铸铭晋器?鼎、铸载西周第二次伐东夷史实的保员簋、战国镶嵌菱形铜方壶等珍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是马承源馆长从香港购回的14件晋侯苏钟,这14件苏钟恰好与北大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所在残墓中挖到的另外2件合为一套,殊为难得。这套苏钟上铭刻了珍贵的西周历法资料,对于研究西周历法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大规模的盗墓、走私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一位考古专家指出,这种不讲科学的盗墓给正常的科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方面,这些被盗的物品由于缺乏具体的出土地点,很难判定它的具体年代,不仅降低了它本身的价值,而且即使买回,科学研究的价值也不高。再者,尽管盗墓者不会卷走墓中所有的物件,但由于盗洞的破坏,墓葬的原状已被搅得面目全非,器物群的组合全被打乱,考古工作者就很难确定某一时代某一地区的葬俗,以至无法解释这一特定时代的习俗。例如晋侯墓群,是被称作可和秦俑及殷墟的发掘相媲美的,但由于中间七座晋侯墓被盗,使这一完整系列的研究有了无尽的遗憾。

北京自然博物馆副馆长恐龙研究专家李建军也痛心地指出,一些无知者的随意挖掘对于恐龙蛋的研究只能是一个极大的破坏。因为,缺乏地层关系的单个恐龙蛋提供的信息会少60-70%,其具体的年代、生存环境都无法确定;另外,随意盗掘也破坏了恐龙蛋之间相对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被扰乱,其间包含的一些重要信息也就丢失了。例如,保存较完整的橄榄形恐龙蛋因为总是一对成组出现,研究者便可大胆判断这种类型的恐龙蛋是对生的;而在我国河南西峡地区出产最多的圆形恐龙蛋由于流散太多,研究者至今无法判断这种类型的恐龙蛋是否也是对生的。此外,这种自发的,无科学程序的挖掘也会造成科学研究上的混乱。前些年,在辽宁发现的代表一种恐龙类型向鸟类过渡的鸟类化石被当地农民刨成两半,分别送到地质博物馆和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几个月后,两家几乎同时发表了科研成果,但不仅同一物种的名称不一致,就连基本观点也相左,这就给我国的古生物研究界带来了很大的混乱。

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我们的后代,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依照我国的文物法规,凡在我国境内出土的文物,所有权均归国家所有,个人不得私自挖掘,更不准向外国人出售,在我国宪法中也有关于文物保护的条款,我国刑法则对破坏文物、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的行为也课以严刑。然而,国内盗掘、盗卖之风为何屡禁不止?笔者走访的几位人士都一致认为,除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是致命的诱惑外,我国人口素质普遍偏低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也就是说,四十年来,我国的教育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艺术教育远远落后于国外的水平。

另外,我国文物法规的不健全、国内拍卖市场的不规范以及执法不严等问题也给文物走私者以可乘之机。加强法治,也许是解决我国文物大量走私的一剂良方。

在这次调查中,记者也发现有不少人对国内文物外流并不持特别反对的态度。因为,国内除了少数几家条件较好的博物馆(尤其是上海博物馆)外,绝大多数博物馆设备老化,不少珍贵文物只能在库房里上锈或霉烂。另外,我们的管理依然非常滞后,许多一级品只能深藏于库房中,普通观众根本无缘得见,即使专家学者想见一面也要有特别的允许,更遑论研究了。而在国外,比如法国的卢浮宫,很多稀世珍品是向游人开放的。在这种情境下,有人便有了这种偏激的想法:文物是全人类的,既然国外的馆藏条件远胜国内,那么,让外国人保存我们的文物,也未尝不可。看来,解决博物馆的经费、扭转博物馆的经营意识也势在必行,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扶持。

一百年前,一位有良知的外国考古学者曾这样讲道:“中国艺术品,除极普通品及复制本而外,均应绝对保存在中国。”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